《谢平互联网金融九讲》文字课连载
第一讲 互联网金融基础理论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的政策含义
互联网金融有消极和积极两方面政策含义。消极含义是指,互联网金融反映了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些低效率或扭曲因素,以及金融监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含义是指,互联网金融有助于缓解我国在发展普惠金融上面临的一些难题,并有很强的社会功能。
(一)消极含义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些低效率或扭曲因素为互联网金融创造了空间。第一,我国正规金融一直未能有效服务中小企业和“三农”金融需求,而民间金融(或非正规金融)有内在局限性,风险事件频发(邹传伟和张翔,2011)。第二,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大量消费信贷需求,其中很大部分不能从正规金融得到满足。第三,在目前存贷款利差仍受保护的情况下,银行业利润高,各类资本都有进入银行业的积极性。第四,受管制的存款利率经常跑不过通货膨胀,2008年-2014年股票市场多年不振,再加上近年来对购房的限制,老百姓的投资理财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徐忠等,2012)。第五,目前IPO管理体制下,股权融资渠道不通畅。第六,证券、基金、保险等的产品销售受制于银行渠道,有动力拓展网上销售渠道。在这些背景下,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针对个人和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需求、一些创意性项目的类股权融资需求、老百姓的投资理财需求以及金融产品销售的“去银行渠道化”,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普惠金融的范畴。互联网金融对大企业、大项目融资等对公业务的影响还不大。但未来,这些对公业务的比重本身也会下降。此外,我国金融资源长期集中在中央和国有部门。未来10年内,一个可预见的趋势是,大量金融资源将从中央分散到地方,从国有部门转移到私营部门。金融资源分配格局的这种深刻变化,也会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